“实锤”新义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咬文嚼字 Author 王冬雪
“实锤”,本义是力道十足、实实在在地锤击,是一个状中结构的动词性短语。例如:
(1)从章丘铁锅看“实锤慢打”的坚守(标题,《工人日报》2018年2月27日)
然而,近几年“实锤”在网络媒体上出现了新的意义和用法,逐渐词汇化,也就是由一个短语演变成一个词了。例如:
(2)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记者表示,王府井此前和一些机构在交流中或有信披瑕疵,但按照现有的情况来看,指其存在内幕交易仍缺乏实锤。(《国际金融报》2020年6月15日)
例(2)的“实锤”不再表原有的字面义,而是变为名词,指“实质性证据”(比如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。
“实锤”原本是用锤子敲击的动作,在隐喻认知机制的推动下,衍生出表示证据确凿的概念。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过程,客观真实世界中切实的锤击映射到主观心理世界中,形成强烈的确定性。早在“实锤”新义出现前,“锤”字本身已经完成了由客观存在域到主观认知域的投射,蕴含明确义,比如“一锤定音”“一锤子买卖”,不过明确义较弱,仍需借助数词“一”来增强肯定性。
由于“实锤”一词具有新颖性和形象性,因此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,用来制造修辞效果,以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。例如:
(3)奥运延期 落下实锤(标题,《人民日报》2020年3月25日)
类似的新闻标题还有“‘马兜铃酸致肝癌’是实锤还是误读”“《考不好没关系?》父子急倒众人 撒贝宁爆实锤”“中国工具篮里都是反制美方的实锤”,等等。
随着使用范围扩展,“实锤”又由名词用法逐渐向动词用法转化,表示“有了实质性证据”。例如:
(4)现在实锤了,是酒!(《兰州晨报》2020年9月24日)
另外,“实锤”具有一定能产性,经过高频类推,已经形成“××实锤”短语格式,比如“暖冬实锤”“变暖实锤”“人上人实锤”“渣男实锤”。
“实锤”新义日渐深入人心,还衍生出一批相关表达,比如“求锤得锤”“被锤了”。在网络上,有网友要求爆料人出示证据,爆料人便给出证据,称为“求锤得锤”。“被锤了”是“被实锤了”的简略说法,意思是被爆出实在的证据。
如今,“实锤”词义进一步扩大,从表示实质性证据演变为实际性措施。例如:
(5)球员降薪落下实锤(小标题,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2020年5月13日)
例(5)意为球员降薪这件事有了切实举措,确定实施。
进入互联网时代,网络信息纷乱复杂,有的真假难辨。人们迫切期望了解事情真相,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。凡事讲求证据,空口无凭,“实锤”便是还原事实的有效手段。
往期推荐